投资者关系 | 招采平台
首页
关于正和
核心优势
业务板块
正和资讯
职业发展
联系我们
搜索
股票代码:605069

福建日报头版丨海湾整治,再造"莆田蓝"

2022/04/04 5483

4月4日,《福建日报》头版对莆田蓝色海湾海岸带近岸海域治理成果进行了报道。正和生态项目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,全面阐述公司围绕蓝色碳汇及滨海生态系统构建,以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,让生态修复实践拓展到海洋。


4月4日《福建日报》

附:《福建日报》原文


海湾整治,再造“莆田蓝”


福建日报全媒体记者 林剑波

通讯员 张步雄 王雪玉 曾雅燕


仲春时节,鸟语花香。不久前,这里新添了一片红树林。滩涂上,一排排树苗整齐排列,茁壮成长。


这片红树林的诞生,得益于莆田蓝色海湾整治项目。2019年,莆田从全国20个城市中脱颖而出,获得3亿元国家奖励补助资金,用于实施木兰溪入海口、妈祖城海岸带生态修复和保护工程。


眼下,莆田蓝色海湾整治项目工程全部建设完成。海堤巩固升级、生态修复改善、景观重塑共享、经济效益凸显……这是莆田作为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的底色,更是木兰溪流域系统治理的新实践。


防浪标准升至50年一遇


“从技术角度来讲,妈祖城海堤提升改造工程没有难度,难的是无法预测的自然环境。”作为承建单位的项目负责人,曹建勋全程参与工程建设,“有时候是潮汐,有时候是大风,给吊装工作造成很大影响,限制了有效的施工时间。”


妈祖城海堤生态化加固和修复工程  陈强 摄


妈祖城海岸带生态修复和保护项目位于湄洲湾北岸段,其中包括妈祖城海堤提升改造工程。该工程处于整个项目的核心地带,总投资1.8亿元,需要铺设10万个混凝土扭王字块,治理4.56公里海岸线。


原来的妈祖城海堤没有消浪墙,整体防洪建设与防浪标准低,只能达到30年一遇。加之常年的海浪冲刷,海堤已经伤痕累累。特别是发生在2016年的台风“莫兰蒂”,直接导致堤坝部分塌陷。


此后,妈祖城海堤提升改造工程迅速上马。“进场后,我们采取潮退人进的办法,齐心协力全速推进。”曹建勋说,主要是通过加固和修复,增强海堤抵御台风的能力,以免再次被冲毁,同时配套实施固沙工程,防止海沙继续流失。


经过近两年的持续施工,妈祖城海堤提升改造工程顺利完成。记者在现场看到,海堤南侧多了一道消浪坎挡墙,混凝土扭王字块错位摆放,起到降低海浪破坏能量的作用,使海堤的防浪标准提升至50年一遇。


沼泽地变身网红打卡地


走在紫玉湖的木栈道上,脚下的湖面波光粼粼,远处几只鹭鸟悠闲自得,一幅水清、岸绿、滩净、湾美的画面映入眼帘。


紫玉湖 陈强 摄


紫玉湖位于莆田市湄洲湾北岸经济开发区山亭镇港里村,属于妈祖城内湾的一部分,这里原本是一片杂草丛生的沼泽地,垃圾成堆,一派脏乱差景象。


蓝色海湾整治项目启动后,紫玉湖迎来新生。“总共有四大建设目标,就是湿地修复与保护、生境系统营造、生物栖息地塑造、大爱文化延续。”紫玉湖湿地修复工程项目负责人邓小兵说,利用浮桥栈道,将湖心岛连接起来,同时疏通水流,增强水体的自净能力。



在妈祖城内湾生态景观工程中,建设单位设置了一个个长1.2米、宽0.6米的生态框,全长约3公里,用于稳定海岸线、防止水土流失,也为鱼类提供繁衍和栖息地。如今,内湾地块遍布绿植,已修复的生态面积达22公顷,还配套有健身步道。


经过生态修复后,紫玉湖成为当地新晋的网红打卡地。潮涨时,这里是一片可淹没的浅滩和林下湿地,变成一处休闲海域,吸引市民前来游览嬉戏。随着周边水环境和植被环境的改善,不少鱼类、鸟类也在此栖息。


蓝色海湾带来富美经济


同属于妈祖城海岸带生态修复和保护项目,女儿湾海岸带生态修复工程位于山亭镇蒋山村,毗邻港里村。这里是莆田重要的紫菜种植基地,有200多户农民参与种植,主要采用条帘结构布置,以往常常受到海上回流垃圾的危害。



“海湾整治以后,垃圾没有了,污染不见了。”蒋山村村干部林国辉说,“全村紫菜种植面积约2000亩,头茬就能创收600万元。过去只能收两茬,现在最多能收五六茬。”


经济效益的提高,与生态环境的改善息息相关。


莆田蓝色海湾整治项目的另一部分位于木兰溪入海口,其左岸在涵江区三江口镇,右岸在荔城区黄石镇。这里原本是外来物种互花米草的天堂,由于密度过大,导致水质下降,而且容易诱发赤潮。



“红树林是最富有生物多样性的海洋生态系统之一,具有防风消浪、促淤保滩、净化海水和空气等生态效用。”施工单位负责人陈清峰说,采用“物理+生物”的方法,就地掩埋互花米草,待发酵后成为肥料,再种上红树林。


“我在木兰溪入海口承包了17公顷滩涂,养殖本地的海蛏品种。去年被征用了6公顷,剩下的部分今年合同到期后,还要继续承包下去。”养殖户陈鸿明现年58岁,家住荔城区黄石镇东甲村,“周边海域整治以后,水质变好了,蛏子品质和产量都提高了,不愁卖不出好价钱。”

Copyright © 2022 北京正和恒基滨水生态环境治理股份有限公司   京icp备11014367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