投资者关系 | 招采平台
首页
关于正和
核心优势
业务板块
正和资讯
职业发展
联系我们
搜索
股票代码:605069

上海证券报丨正和生态张熠君:这24年没走过捷径,也没绕过远路

2021/08/28 3599

正和生态创始人、董事长兼总裁张熠君女士日前接受《上海证券报》专访,文章《正和生态张熠君:这24年没走过捷径,也没绕过远路》于8月17日刊登,从创始人创业故事、公司稳健发展等角度介绍了正和生态一步步登陆IPO舞台的历程,并展望了公司未来发展方向,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前景更加广阔的正和生态!


8月17日董事长专访文章 ©上海证券报


附:董事长专访原文

正和生态张熠君:这24年没走过捷径,也没绕过远路

文章来源:上海证券报

记者:王子霖;编辑:邱江


8月16日,生态环境科技运营商正和生态登陆上交所主板,收盘大涨44.02%。在生态环保行业,正和生态的打法独树一帜:当资本热钱送上门时,公司选择了冷静;当PPP项目火热时,公司审慎处之;当行业进入低谷期,正和生态却吹响了进军全国的号角,并向资本市场发起冲刺。正和生态创始人、董事长兼总裁张熠君日前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总结道,24年来,正和生态虽然没有谋求过走捷径,但好在也没有绕过远路。

 

从新闻人到掌门人


雄安新区9号地块一区造林项目,因其战略站位高、示范性强,自诞生之日起便有“雄安新区千年秀林第一标”之称,被中国建筑、中国交建等央企视为“必争之地”。2017年11月,该项目评标结果公布,除了一众由央企牵头的联合体中标,一匹“黑马”脱颖而出,成为唯一一家独立中标的民营企业,它就是正和生态。


彼时的正和生态,无论是公司规模还是市值体量,均不及竞争对手。为何这样一家企业能从近百家竞标者中脱颖而出?


“我们创立之初的理念,就是回归设计的初心和本质,尊重每一块土地,让每一次打造都成为最后一次打造。”张熠君表示,正和生态从第一个项目开始就推行设计施工一体化模式。随着公司实力的不断增强,公司逐渐形成“设计-建设-智慧-投资-运营”的全产业链服务,并先后完成了唐山世界园艺博览会、大理洱海湖滨缓冲带生态修复、雄安白洋淀生态保护等项目。


很少有人知道,创立正和生态前,张熠君做过10年记者。在前同事眼中,张熠君对新闻本质的极致追求、对创新的执着探索,以及在工作中表现出的强大韧性,是她极具特色的“个人名片”。这些特质一直伴随着张熠君,支撑她从新闻人到上市公司掌门人的转型。


1997年“下海”后,张熠君首先选择的是装饰装修行业。第一年,她和团队就拿下近百万元的合同。此后为何转型生态行业?张熠君回忆道:“一次赴欧洲考察,让我们看到国内外城市生态环境的差距,更看到我国城市园林行业的潜力。创业之初,秦皇岛的生态环境类注册企业仅3家,市场空间广阔,装修行业反而已逐渐成为红海。”


“就像做新闻要追求本质,正和生态自诞生之日起就确立了追求设计本质的原则,将科学的设计方法、一体化的解决方案、拟自然的生态工法融入每一个项目。”张熠君说。

 

不走捷径更不绕远路


1997年成立至今,正和生态一路稳扎稳打,先后经历了主营业务调整、业务升级转型、公司迁址更名、新三板挂牌、投资者引入、申报主板IPO等关键时点。用张熠君的话说,正和生态这些年从未试图走捷径,但也没有绕过远路,即便是在生态行业出现流动性问题的2018年,正和生态依然能在风浪中平稳航行。


早年间,在业内初露头角的正和生态一度被各路资本找上门。2014年,几家知名基金公司看好正和生态的发展前景,提出投资合作意向。公司婉拒了风险资本的进入,决定继续韬光养晦、苦练内功。此后,随着技术基础不断夯实,业务扩张的内生动力也不断增强,正和生态作出登陆新三板的决定,并于2017年底引入5家投资者,为此后的全国布局奠定基础。


2018年,不少布局PPP项目的民营生态环保企业纷纷遭遇流动性问题,但是,得益于扎实稳健的作风,正和生态的资金链和财务情况保持稳定,并逆势而上,于2018年7月打开了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市场。


2019年,当这些民营生态环保企业纷纷通过转让控制权等方式“自救”时,稳扎稳打的正和生态再进一步,向主板市场发起冲刺。当年6月,正和生态向证监会递交了招股说明书。正和生态为何能在行业低谷期逆势而上?


“24年来,我们始终根据企业人力、财力和技术能力等量力而行、稳健发展,筛选优质客户与项目,规避项目前端决策风险;一旦签约合作,即秉承诚信为本的理念,实现项目及时成功交付,也有效促进了后期的回款结算。”张熠君表示。据介绍,在生态环保行业PPP项目爆发式增长时,正和生态并未跟风追求规模,而是更加关注盈利质量,极大限度减少PPP项目模式对公司的潜在影响。


张熠君认为,对民营企业而言,重视专业化、精细化管理、实现差异化竞争、关注技术创新、有效控制风险,是生存和发展的关键。正因如此,正和生态在设计上坚持国际化设计理念及本土化驻场服务,在建设上坚持“节俭造精品”,深受新老客户好评,也为公司带来了二次市场机遇。

 

为生态修复提供样板


站在新起点,正和生态新的5年战略规划已经出炉。业务方面,正和生态将围绕客户需求,调整业务结构,在生态环境、规划设计业务基础上,增加智慧科技和产业运营业务。同时,正和生态还将继续紧抓内控管理,降风险、提效率、控费用。


“未来的正和生态,将在低碳设计、生态工程、碳中和监测与管理、产业运营等方面助力实现碳达峰、碳中和目标。”张熠君表示。据悉,作为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理念的践行者,正和生态独特的“7+1”工作方法,将城市的“功能-建筑-景观-交通-水-垃圾-能源”看作一个整体,并用科技智慧赋能,实现环境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。


事实上,正和生态很早就将降碳减排理念融入公司的项目设计。张熠君介绍,正和生态提倡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,实现绿色低碳交通;提倡绿色建筑,使用可再生能源,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,将废弃物转化为可利用资源,实现城市的节能与低碳发展;在工程中,公司采用拟自然的生态工法,最大程度还原自然环境,构建生态系统,保护生物多样性。


具体实践中,以大理洱海生态修复项目、雄安白洋淀湿地生态保护项目、环巢湖湿地群保护项目为例,正和生态通过生态重建、辅助再生、自然恢复、保护保育等措施,将湖滨岸线修复为水体净化和生态复苏的自然湖滨岸带,为生态修复提供技术样板。


实现“双碳”目标,需要看得见、看得清的数据作为支撑。正和生态在近年来的实践中发现,在碳汇计量监测方面,还存在评估方法不统一、监测不够精准等问题。此外,植树造林等生态系统体系建设的碳汇测算和生态效益,也需要科学的计量与监测。基于此,正和生态正在研发碳中和监测管理数据平台。


“生态文明的时代主题下,生态产业蓬勃发展的浪潮中,正和生态将不忘初心,坚持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理念,坚持‘设计-建设-智慧-投资-运营’的一体化解决方案。”正如张熠君的上市致辞所言,有了这些坚持,正和生态才能不断将初心转化为行动,不断砥砺前行,在助力实现碳达峰、碳中和目标的征程、谋求生态文明长久发展的奋斗中,作出“正和人”的贡献。

Copyright © 2022 北京正和恒基滨水生态环境治理股份有限公司   京icp备11014367号